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24年11月10日修订版,2025年1月1日施行)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24年11月1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四次修订,本次修订版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至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第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来源:中国政府网
相关文章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7月1日施行)
- 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
- 国务院在六省三市试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可直接在居住证发放地办理婚姻登记(国函〔2021〕48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
- 身份证年龄与档案记载不一致,退休认定以档案年龄为准
-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
- 民政部等六部门《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附:第一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Word电子文档下载)
- 国务院废止《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十部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726号)
- 高空抛物坠物行政责任一个典型案例
- 交通运输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2020年4月1日开始实施,有效期5年)